当前位置: 首页 >  助理社工师  >  理论前沿  >  文章页

生态性缺失:基层社会治理中“五社联而不动”的生成根源及破解路径

更新时间:2025/1/27 16:13:02

生态性缺失:基层社会治理中“五社联而不动”的生成根源及破解路径

  作者:徐选国,陈宝琪,何楠,赵一诺,黄咸悦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当前社区治理普遍面临碎片化、主体分化等问题,对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造成了极大挑战。“五社联动”机制的提出为解决该类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然而在基层治理实践中,“五社联而不动”现象依然存在,多元主体合作共治难以真正有效运转,其背后的深层机制成为文章关注的核心问题。文章以基层社会治理生态和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为理论视角,对上海市X街道进行实地调查发现,“五社联动”实践出现“联而不动”的深层机理在于基层治理生态性建设缺失,即社区治理中组织生态、公益生态、服务生态、参与生态未得以营造,进而导致五社主体之间未能形成有机团结的关系,从而制约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与基层治理效能的发挥。

  关键词:碎片化治理;五社联动;联而不动;生态性缺失;社会治理共同体;

  文章目录: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回顾和理论视角

  (一)文献综述

  (二)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

  1. 基层社会治理生态构建

  2. 社会治理共同体

  三、“联而不动”:X街道“五社联动”参与基层治理的实践图景

  (一)多元与异质:X街道“五社联动”试点社区居民需求分析

  1. 老年群体:需求多元与群体区隔化

  2. 困境群体:需求隐藏与服务缺位

  3. 外来群体:制度性阻隔与儿童教育需求

  4. 职工群体:需求新颖与反馈受阻

  (二)“五社”要素齐全却“联而不动”的现实表征

  1. 社区的关键作用在“五社联动”实践中未得到体现

  2. 社会组织回应辖区需求方面存在多样性、生态性、有效性不足的情形

  3. 社会工作者专业服务色彩明显,但与基层党政的治理偏好存在脱耦

  4. 特定事件下社区志愿活力迸发,回归常态后志愿活力又快速消散

  5. 以外部社区慈善资源为主,缺乏对本土慈善资源的挖掘

  四、生态性缺失:“五社联而不动”的行动逻辑及其生成机制

  (一)组织生态:党建引领“五社联动”缺乏核心整合机制

  (二)公益生态: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的运行机制碎片化

  (三)服务生态:社会工作者纯粹专业性和在地情境之间缺乏耦合机制

  (四)参与生态:需求与供给偏差下缺乏居民社区认同机制

  五、基层治理中“五社联而不动”的破解路径

  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_bj0XFJq-757XVLpH6vR07OrJKOAak0XELdE9GSK_VDOjj79gIEdd8RzmroyDv6TBxDlphqO00-KGne-ga_zEXr2qkpBnRW6g52m1nPloERnME_iu-os15pIx5v1lpc72z7bDbl09btmwoN8-iYVPC3zrD3YdBtnbq5PdL8wltKTahhuxbZWKT5bydwA86rP&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