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社会工作的实践向度
作者:卜禾汤尧,段文杰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在人工智能时代,科技进步极大提升了社会生产力与效率,使物质性或生产性劳动逐渐由机器或自动化体系承担,而“非物质劳动”成为人类的主要劳动形式。社会工作作为一种非物质劳动,具有创造性和情感性双重价值,这些价值在人工智能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文章探讨了社会工作专业劳动的创造性和情感性,分析了其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合法性和正当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工智能赋能社会工作的四重面向:低创造性和高情感性、高创造性和高情感性、高创造性和低情感性、低创造性和低情感性。人工智能与社会工作的融合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从“扩展延伸、替代强化、协同创造、调节平衡”四种优化理路入手,打好人工智能与社会工作的“组合拳”,有利于实现人工智能与社会工作者的优势互补,实现劳动形式上和实质上的解放。
关键词:社会工作;人工智能;非物质劳动;
文章目录:
一、社会工作非物质属性的双重价值
(一)具有创造性价值的社会工作劳动
(二)具有情感性价值的社会工作劳动
二、人工智能与社会工作融合的四重面向
三、人工智能与社会工作融合的优化理路
四、余论与总结
全文链接:https://kns.cnki.net/kcms2/article/abstract?v=_bj0XFJq-74S1Cpnusc2rb9zA7eh6DziS4kpryNc_C5r1SfTSA4IQVaNHh86nVmxCSWKDU9-cQsMPwD24Z76o9014Ev7vh9EtgN8ygMMqMZyaHoszDndqjXgUcJkrVsI2Tn9fHutToGAIHhY6oFfy_HUi_tscZ7gpDlgzpTJ145DTc5U3MRhfZM78sVCTa73&uniplatform=NZKPT&language=CH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