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增能视角下社会工作服务数字化的伦理困境与实践路向
作者:周巍1,李开1,2
单位:1.惠州学院政法学院,2.云南民族大学社会学院
摘要:在互联网、数字技术以及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当下,社会工作服务与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融合日益密切。这一趋势给社会工作服务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催生了不少伦理困境。本文以珠三角地区G机构为案例进行深入探究,通过对该机构一线社会工作者、机构管理者、服务对象、督导老师以及相关政府工作人员、社会工作者协会人员等共46人展开深度访谈,构建了以增能理论为基础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针对现实场景中社会工作服务数字化实践所遭遇的伦理困境进行细致分析,并尝试提出化解伦理困境的实践路向。研究发现,社会工作服务数字化面临情感投入不足与服务边界模糊、数据共享难题与多方利益冲突、数据不平等与人工智能替代等问题。社会工作者若能从不同层面进行发力,可在一定程度缓解上述困境。在个体增能层面,提升社会工作者的数字服务技能与服务自主性;在群体增能层面,规范同行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协调多方利益诉求;在环境增能层面,积极倡导建立平等的数字环境与行业的伦理规范。通过这些举措,将有助于消除服务对象以及社会工作者等主体面对数字化服务伦理议题的无力感和困惑感。
关键词:技术增能;社会工作;数字化;伦理困境;实践路向;
文章目录:
一、问题提出
二、文献回顾、理论分析框架及研究方法
(一)文献回顾
1. 社会工作服务数字化的兴起与发展历程
2. 社会工作服务数字化的迭代层级
3. 社会工作服务数字化的发展机遇与伦理困境之争
(二)基于增能理论的分析框架
(三)研究方法及资料收集
1. 研究方法
2. 资料收集
三、实践场景中社会工作服务数字化的伦理困境
(一)个体层次:情感投入不足与服务边界模糊
1. 情感投入不足
2. 专业边界的模糊
(二)群体层次:数据共享难题与多方利益冲突
1. 数据共享难题
2. 多方利益冲突
(三)环境层次:数据不平等与人工智能替代
1. 数据不平等
2. 人工智能替代风险
四、社会工作服务数字化的伦理实践路向
(一)个体增能:提升数字服务技能与服务自主性
1. 提升社会工作者的数字服务技能,化解情感投入不足困境
2. 增强社会工作者数字化服务的自主性,突破专业边界模糊困境
(二)群体增能:规范数据共享与协调多方利益诉求
1. 规范同行之间的数据共享
2. 协调多方主体的利益诉求
(三)环境增能:倡导平等数字环境与完善行业伦理规范
1. 积极倡导政府部门建立平等数字环境,消除数字不平等伦理困境
2. 积极参与建设行业协会的伦理规范,消除人工智能替代伦理风险
五、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二)不足与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