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资阳市养老托育发展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资府办发[2025]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临空经济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单位):
《资阳市养老托育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资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3月28日
(本文有删减)
资阳市养老托育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5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国办发〔2024〕1号)等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一老一小”工作要求,加快推进我市老龄事业和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时代人口发展趋势,紧扣老年群体与婴幼儿家庭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统筹推进养老托育服务体系协同发展。按照“需求牵引、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前瞻性谋划服务供给体系。着力构建“兜底保障、普惠服务、市场有选择”的多元养老服务格局,激发银发经济增长活力,释放养老服务消费潜力;加快形成以“托幼一体为根基、医育融合为支撑、社区(用人单位)办托为补充”的托育供给体系。统筹推进标准化建设、动态化监管和协同化保障,全面激发养老托育服务产业发展活力,切实推动养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养老服务方面
1.夯实养老事业发展基础。每年实施2个以上为老服务市级民生实事项目。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到2025年底,县(区)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全面建立。落实特困基本生活标准、最低生活保障及自然增长机制,提升老年社会福利水平及老年优待服务效能。全面落实财政、土地、税收、金融等扶持激励政策,支持养老服务发展。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
2.提升机构供给能力水平。按照“国资+运营+伙伴”模式,建设高品质养老社区。推动市社会福利院“国企+养老”运营改革,加快投用市失智老人养护大楼、市老年病医院。建成安岳县周礼区域养护中心,启动一批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农村养老能力提升行动,推动农村公办养老机构全面收归县级直管,提升失能照护能力及普惠代养能力。推进行业标准化建设,到2025年底,全市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及质量国家标准达标率达到100%,四级及以上养老机构不少于5家。
3.促进居家社区养老提质。优化布局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到2025年底,主城区建成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为老服务站不少于10个,全市建成老年助餐服务网络不少于8个,标准化老年助餐点不少于30个。加强特殊群体养老保障,落实高龄津贴、计划生育扶助政策,全市每年完成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不少于3000户。完善居家服务补贴制度,支持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居家护理等上门服务,到2025年底,实现全市惠及老年家庭不少于2万户。推动独居、留守老年人月探访率达到100%。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依托市老年大学、市开放大学等实施老年教育阵地建设及老年教育能力提升行动,到2025年底,全市建成各类老年学校及教学点100个以上,培育拓展一批特色老年教育学科。完善面向老年人的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网络,到2025年底,全市培育形成特色老年文化、老年体育品牌不少于10个。
4.推动医养结合纵深发展。实施老年“医康养”服务能力建设,发展老年医学、康复医学、中医康养以及临终关怀等服务,推动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老年医学病科100%覆盖。支持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向“公共卫生+基本医疗+健康养老”融合发展,推动基层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组建“医养服务联盟”,推动医养服务同质化发展。拓展华西医院、省人民医院与我市合作内容,推动市中心医院、市人民医院等在老年健康领域扩大专业合作和服务。积极争取长期照护保险试点。
5.推动银发经济加快发展。积极培育招引银发经济市场主体,加速推进老年药品研发、智能适老产品制造及老年专用鞋服生产等产业发展,围绕银发经济“补”链“强”链,搭建养老金融、乡村文旅、健康美食、老年文创等消费场景,到2025年底,各县(区)培育形成品牌化、连锁化服务市场主体2个以上。推进“资阳数智康养”建设,打造“智慧+”特色居家养老服务品牌,到2025年底,全市签约服务5万人以上,到2027年底,实现全市“一张网”覆盖。加强老年社会参与及老年用品市场建设,探索开办“老年人才市场”“为老服务市场”,各县(区)打造专业老年用品展示体验场所不低于2个。深化区域合作,积极组织全市各类涉老市场主体参展2025年中国(四川)国际老博会,搭建市场供需对接及行业交流平台。
(二)托育服务方面
1.优化普惠托育服务供给。加快建设资阳市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和安岳县、乐至县婴幼儿照护指导中心。将幼儿园托班建设纳入县(区)规划,大力推进托幼一体化。新建居住区应按照“四同步”要求配建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其资产属于国有资产,不动产权移交并登记在社区所属街道(乡镇),县(区)卫健部门参加社区托育服务设施项目终验。结合城市更新工作加快补齐托育服务设施短板。鼓励支持产业园区、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等单位为职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务。
2.提升托育机构服务品质。推动医育结合,到2027年底,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与所有备案托育机构签约指导全覆盖。发挥市、县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功能作用,每年至少组织开展2次托育从业培训,到2027年底,全市托育机构(含幼儿园托班)从业人员培训合格(或持证)率达100%。落实国家托育机构设置标准、质量评估标准、管理规范和相关指南要求,培育一批示范性托育机构。
3.完善托育发展支持举措。按照权限制定出台公办托育机构(含公办幼儿园托班)收费标准,明确民办托育机构(含民办幼儿园托班)普惠托育收费参考标准。探索公办幼儿园托班与园内3—6岁幼儿同等享受生均公用经费财政保障政策。将婴幼儿发展引导员、保育师等托育从业人员纳入政府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将托育技能竞赛纳入全市职工技能竞赛工种(项目),落实相应补助、奖励措施。落实对托育机构的水电气民用价格政策和税费优惠政策。探索实施托育消费补贴制度。利用社区国有资源举办普惠性托育机构的,5年内免除场地租金。用人单位开展职工子女托育服务,所在基层工会可按相关规定给予一定专项补助经费。儿童保健、儿童疾病防控等相关医务人员在托育机构内的服务时长可视为基层服务时间。
三、保障措施
将养老托育工作重点任务纳入市、县(区)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民生实事项目。强化统筹协调,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一老一小”发展资源整合,民政及卫健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牵头责任,会同各级相关部门抓好重点任务推进落实。加大用地保障力度,在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中结合行业用地实际保障养老托育项目用地需求。支持通过无偿提供或优惠供给场地设施等措施,降低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成本。健全养老托育领域综合监管机制,探索建设养老托育领域社会信用体系。广泛开展人口老龄化以及促进人口生育的国情、省情、市情教育及宣传,推进城乡设施适老化、适儿化改造,形成家庭、社会、政府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本文源自:资阳市人民政府网站http://www.ziyang.gov.cn/zysrmzf/c00003/pc/content/content_1906609778251874304.html)
